诗词屋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中国回教救国协会

中国回教救国协会

民国时期官办组织。其前身为民间团体“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”,由著名伊斯兰经师王静斋、时子周等发起,于1937年在河南郑州成立,号召穆斯林群众奋起抗击日寇。1938年春,郑州失守迁武汉。因国民党官员唐柯三、孙绳武等纷纷加入,改组为“中国回民救国协会”,遂变为官办性质之团体。1939年7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更名为“中国回教救国协会”。7月迁址于重庆,白崇禧、唐柯三任正、副理事长。后各地皆建有分会。1939—1946年在重庆出版《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》和《回教文化》。1946年迁址南京。抗战胜利后,改名“中国回教协会”,于1946—1949年出版《中国回教协会会刊》,各地分会也出版过一些刊物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,会址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北,断断续续出版过《中国回教》季刊,由孙绳武、定中明、刘恩霖等先后任主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马都督府

   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。高宗龙朔元年(661),以解苏国数瞒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杜尚别城南)置。以其王为都督,职位世袭。下辖洛那、束离2州。隶安西都护府管辖。

  • 女古滂

    见“女古”(144页)。

  • 甲喇

    清代八旗组织中旗直辖单位的名称。满语音译,汉译参领。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,每固山(满语音译,“旗分”之意)下辖5甲喇,每甲喇下辖5牛录(汉译佐领)。随着八旗成员

  • 苏彰阿

    清朝将领。达斡尔族。姓孟尔丁氏。世居尼尔吉屯,隶布特哈正白旗。咸丰(1851—1861)时,随多隆阿军作战。同治元年(1862),授总管加副都统衔。次年,为记名副都统,以失约束革职。旋因功复原官,赐号

  •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右后旗

   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。牧地在肯特山东、当克鲁伦、鄂嫩2河河源。东至得勒格尔罕山接本部中后旗界,西至塔尼特河接土谢图汗部中旗界,南至巴颜乌兰山接本部右翼中左旗及右翼中前旗界,北至肯图尔河接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末

  • 马价绢

    参见“印纳马”(578页)。

  • 拉哈卫

    见“兰河卫”(623页)。

  • 塔克勒根节

    新疆蒙古族节日。每岁四月,牧民占吉日祭鄂博(敖包)。库伦喇嘛持法器诵经,割羊,以羊皮及头角蹄尾蒙鄂博顶,取柏枝插其上,而将哈达悬结四周。当地官长率兵民自左往右绕走。一匝一行礼,且走且歌。一人领唱,众人

  • 觉罗学

    学堂名。清代为皇族中※觉罗衍派子弟所开办的贵族学堂。宗人府办,以八旗分设为8学。由府请旨简派宗室王公8人总理学务、满汉京堂官8人分稽功课,由府于觉罗内选设副总管16人分掌8学。每学,设满书教习2人(镶

  • 巴颜诺尔札萨克旗

    见“和硕特东上旗”(1451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