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匀县
清康熙十一年(1672)改都匀卫置。治今贵州都匀市。为都匀府治。1966年析县城区设市,1983年县撤销并入。
清康熙十一年(1672)改都匀卫置。治今贵州都匀市。为都匀府治。1966年析县城区设市,1983年县撤销并入。
火器名。外壳铁制,火药点燃后,声如雷震,杀伤力较强。蒙古灭金时,金守汴京城(今河南开封),战具有火炮名“震天雷”,用铁罐盛药,以火点燃,炮起火发,其声如雷,声闻百里外,燃烧面积至半亩以上。火点着于甲铁
水渠名。又名西陂。在唐江南道袁州宜春(今属江西)西南十里。元和四年(809)刺史李将顺开,引仰山水溉田二万余亩。
1582—1626明苏州吴江(今属江苏)人,字季侯,号来玉。万历进士。由知县进御史。天启二年(1622),率先抗疏弹劾魏忠贤、客氏乱政。次年再上疏直攻魏忠贤擅权,旁及客氏、刘朝辈。触怒熹宗,令夺俸。魏
1851—1935安徽涡阳(今蒙城)人,字行南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以徐州道授山东按察使,后历任山东、河南布政使,署理河南、山东巡抚。宣统二年(1910)授新疆巡抚。次年镇压刘先俊领导的迪化(今
清代杂税之一。系钞关对商民贩运米、谷、豆、麦所征之税。无定额,尽收尽解。有的钞关免征,有的钞关仅征船料,有的钞关船料、额税并征。顺治、康熙时期征收标准极不统一,雍正时试图划一标准,不果而终。各关征收粮
明清蒙古部名。明时蒙古六万户之一。以驻牧于喀尔喀河流域得名。入清称喀尔喀者有三:(1)旧喀尔喀。归附后金最早,编入蒙古八旗。(2)内喀尔喀。顺治十年(1653)设喀尔喀右翼旗,隶乌兰察布盟,嘉庆间有佐
961—1017北宋建昌军南城(今属江西)人,字永年。雍熙进士。调江陵府司理参军,历仕州县。咸平四年(1001)奏请置谏官、择法吏、简格令、省冗员、行公举。景德初,因杜镐荐,为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,预修
武阶官名。北宋政和二年(1112)由三班奉职改名。从九品,属小使臣。
官署名。掌管马匹。三国魏元帝咸熙中,相国府僚属诸曹之一,长官为属。西晋初不置,杨骏太傅府复置,至司马伦为相国,增设掾为长官。
维吾尔语音译。清代新疆陋规之一。各城驻扎大臣到任及年节、寿庆等,所属本城阿奇木伯克奉献绸缎、锦布、玉玩、皮张等土产品之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