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赎刑

赎刑

指古代犯人用财物代替和抵销其刑罚的制度。赎刑由来已久。《尚书·舜典》有“金作赎刑”。据《国语·齐语》记载,管仲曾制重罪赎以犀甲,轻罪赎以盾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有赎黥、赎耐、赎迁等规定。汉惠帝时规定,买爵三十级(一级值钱二千)可以免除死刑。汉武帝时赎死罪事例颇多,但非常法。至东汉时才渐成定制。汉明帝下诏:“天下亡命殊死以下,听得赎论。”并规定各种罪行赎免的缣帛数。经魏、晋、南北朝至隋,进一步沿用。唐代法律规定尤为详尽。凡属应议、应请、应减人员及九品以上官,以及七品以上官的祖父母、父母、妻子、孙犯流罪以下的,均可用铜赎罪,但犯五流者不准。宋代有赎铜之制,犯罪官员可以铜赎罪。规定笞十下,赎铜一斤,至五十下五斤;杖六十下,六斤,至一百五十斤。徒、流、绞、斩也各有规定。纳铜期限因罪轻重而长短不一,遇赦可免纳。至明代,颁行赎例规定笞、杖、徒、流等刑罚纳赎的具体折算办法,如宣德二年(1427)赎例规定,笞杖罪囚,每十赎钞二十贯。分作工、运囚粮、运灰、运砖、运水和炭、赎米、赎钱各类方式亦均可折银。清代赎刑有三:一为纳赎,以军民犯公罪和生员以上犯轻罪为限。事实上,官员犯笞、杖、徒、流及杂死罪等一般均可以赎罪;贪赃、真犯死罪、十恶、常赦所不原,干名犯义,受财故纵,奸、盗、杀伤人等均不许赎。无财力赎者,照原判执行。二为收赎。适用于老幼废疾、天文生。妇女犯徒刑罪也可按规定赎罪。三为赎罪。适用于官员正妻,照例不能执行笞杖等等的罪犯。除以上三种赎刑外,又有捐赎。历代赎罪财物,最初用铜,汉时用粟、缣,改以黄金计价。晋和南朝宋、齐兼用金、绢,唐、宋用铜。辽时赎铜输钱,金代得以马牛杂物代铜,元用中统钞,明代一度纳钱纳马,后来纳钞、纳钱、纳米相辅而行。清用银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单眼铳

    管形火器。明初使用。以铜、铁为筒管,后有线眼,管后有长柄。铳管内置火药、铅子之类,以火绳发之。长短不一,一般铳管长一尺余。使用轻便,但临敌不及装药,后多改为多铳集束、一铳多发等制。明后期单眼铳已少造。

  • 巴吉格尔伯克

    即“巴济吉尔伯克”。

  • 南京工部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十九年(1421)迁都北京后,于南京留置。洪熙元年(1425),去“南京”二字,复置为工部。正统六年(1441),再复永乐之制。设尚书一人,右侍郎一人,司务厅司务一人。下设营缮、虞衡、都

  • 马璘

    721—777唐岐州扶风(今属陕西)人。世为将家。开元末,自效于安西(今新疆库车),以功迁左金吾卫将军同正。安禄山反唐,他统精兵三千自西北赴凤翔,肃宗委以东讨。初战卫南,以百骑破叛军五千。又从李光弼攻

  • 柏贵

    ?—1859清蒙古正黄旗人,额哲忒氏,字雨田。嘉庆举人。咸丰二年(1852)任广东布政使,迁河南巡抚,未就。同年十二月(1853.2)授广东巡抚。与两广总督叶名琛督军残酷镇压广东天地会反清起义。七年十

  • 左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统兵武臣,位在大都督之下。西魏亦置。元末朱元璋置为大都督府副长官,正二品。吴元年(1367)更定官制,革大都督,遂改置为大都督府长官,正一品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

  • 赵炳然

    1507—1569明四川剑州(今剑阁)人,字子晦,号剑门。嘉靖进士,授新喻知县。迁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巡抚浙江。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,协理戎政总督宣大、山西军务。隆庆初致仕归。卒于家。

  • 任县

    西汉高帝封张越为任侯,后改为县。治今河北任县东之东固城。属广平国。东汉属巨鹿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北魏属北广平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。大业初又省。唐武德四年(621)又置。后移治今县。属

  • 合剌和州

    ①即“和州”。②见“高昌壁”。

  • 令狐峘

    ?—805唐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举进士。肃宗时,累迁起居舍人兼史职。修撰《玄宗实录》。代宗时,累迁司封郎中知制诰兼史馆修撰。德宗时,贬衡州别驾,迁刺史。李泌执政,复入为太子右庶子兼史馆修撰。贞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