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让三策
西汉成帝绥和二年(前7),待诏贾让提出的治理黄河上、中、下三策。上策是不与水争地,将“当水冲”的冀州(今河北南部)百姓全部迁徙,决黎阳(今河南浚县东)遮害亭,放河使北入海,让黄河在宽广数十里的范围内自行游荡,西有群山,东有大堤,可保证洪水不危害其他地区。中策是在从淇口到漳水的中游地带大量建闸引水,分杀水势,减轻下游防洪压力。下策则是不断加固原有堤防。他认为:上策可以永保平安;中策可以改良土壤,发展农业,还可资航运,维持数百年;下策则劳民伤财,灾害不止。三策在治河史上有较深远的影响。
西汉成帝绥和二年(前7),待诏贾让提出的治理黄河上、中、下三策。上策是不与水争地,将“当水冲”的冀州(今河北南部)百姓全部迁徙,决黎阳(今河南浚县东)遮害亭,放河使北入海,让黄河在宽广数十里的范围内自行游荡,西有群山,东有大堤,可保证洪水不危害其他地区。中策是在从淇口到漳水的中游地带大量建闸引水,分杀水势,减轻下游防洪压力。下策则是不断加固原有堤防。他认为:上策可以永保平安;中策可以改良土壤,发展农业,还可资航运,维持数百年;下策则劳民伤财,灾害不止。三策在治河史上有较深远的影响。
书名。近人刘师培撰。仅有第一册。以儒家经典为中心概述上起两汉下迄清代二千余年之经学通史。主张分经学为两汉、三国至隋唐、宋元明、近代四派,并论述其源流与利弊。崇尚古文学,注重名物典章风俗的考证,批评以灾
明成化十一年(1475)分高要县高明镇置。治今广东高明市西明城镇。明、清属肇庆府。1958年底与鹤山县合并,改为高鹤县。1981年废高鹤县,仍置高明县,治三洲(今高明镇),即今市。
即夏景宗。祖先受唐朝赐姓李,故称。
见“大调”。
金元时*驱口所置的驱口。某些驱口因各种原因可以自己有产业,与使长分后,他们也可以购买驱口,为自己服役。后一类驱口即称为重驱。重驱的所有权属于购置他们的驱口,购买者可以将他们释放为良。
南朝陈汝阴(今安徽合肥)人,字奉诚,小名蛮奴。善骑射,多谋略,梁鄱阳王萧范引随左右。侯景之乱,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(今安徽寿县),每战辄胜。景平,授荡寇将军。陈太建五年(57
官名。南齐置,为郁林王文安太后三卿之一,掌宣德宫车马,职比太仆。
?—16西汉末年人。有勇力,明兵法。王莽居摄二年(7),随东郡太守翟义起兵反莽。天凤三年(16)被捕,莽令太医与巧屠共剖割之,量度五脏,以竹筵导其脉,知所终始,云可以治病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时已置,主皇帝谒宗庙沿路设置营幕事,有副使、判官。
唐羁縻都督府。永徽时在康国置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。约八世纪中叶后,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