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六奇
明末清初常州无锡(今属江苏)人,字用宾,号天节子,别号九峰居士。诸生。入清后,曾于顺治六年(1649)、十一年两应乡试不第,从此放弃仕途,教书糊口,蓄意著述。除广泛搜集文字资料外,并访问故老,网罗遗闻佚事。自康熙五年(1666)起,作《明季北略》、《明季南略》两书,缀草四载,誊次二年,至十年始得告竣。两书系按编年次序系统记述明清鼎革史之作。尚著有《南京纪略》、《粤滇纪闻》、《金坛狱案》、《辛丑纪闻》等。
明末清初常州无锡(今属江苏)人,字用宾,号天节子,别号九峰居士。诸生。入清后,曾于顺治六年(1649)、十一年两应乡试不第,从此放弃仕途,教书糊口,蓄意著述。除广泛搜集文字资料外,并访问故老,网罗遗闻佚事。自康熙五年(1666)起,作《明季北略》、《明季南略》两书,缀草四载,誊次二年,至十年始得告竣。两书系按编年次序系统记述明清鼎革史之作。尚著有《南京纪略》、《粤滇纪闻》、《金坛狱案》、《辛丑纪闻》等。
官名。(1)西汉武帝始置,为北军八校尉之一,秩二千石,位次列卿,属官有丞、司马等。领上林苑门屯兵,防戍京师,兼任征伐。东汉为北军五校尉之一,秩比二千石,隶北军中候,有司马一员。当时五校尉所掌北军为京师
东汉末大乱,地方大姓往往把宗族子弟组成军队,时人称为宗兵。
官名。亦称护东夷校尉。三国魏置,掌鲜卑慕容部、段部、宇文部及高句丽事;景初二年(238)灭公孙渊后改护东夷校尉,后复旧。西晋沿置,驻平州(今辽宁辽阳),四品。十六国前燕与北魏亦置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
官名。(1)十六国西秦乞伏炽磐置,为高级执政官。《晋书·乞伏炽磐载记》:“罢尚书令、仆射、尚书、六卿、侍中、散骑常侍、黄门郎官,置中左右常侍、侍郎各三人。”(2)王、公国属官。两晋、南朝及北魏置,掌侍
官名。明清督运漕粮之官员。隶于总漕。明代漕粮北运,由卫所官军挽运,设守备、卫守备领运。清代裁卫,改归州县,而领运卫所依旧。设守备五人,卫守备九人,皆正五品。下设守御所千总、所千总、随帮效力武举等官员。
明陕西朝邑(今大荔)人。洪武末以明经召为岳池教谕。建文初预言燕师将起,入狱。后燕兵果起,得释,授修撰、参军淮上。燕师入南京,莫知所终。一说从建文帝出亡。
柔然可汗伏图年号(506—507)。凡二年。
明代专事看管、修缮庙宇及备办祭祀之特定人户。南北两京所有帝王庙及功臣庙皆设。弘治十五年(1502)规定:每户量留二三丁供役,其余丁多者,悉查出当差。如有故意影射者,发边卫充军。
爵名。战国秦置,二十等爵第十四级。秦汉沿置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:“更,言主领更卒,部其役使也。”汉成帝时吏民有入谷物助官府赈赡贫民在百万以上者,加赐爵右更,欲为吏补三百石。
即“新唐书纠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