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蚕桑萃编

蚕桑萃编

书名。清卫杰撰。杰,蜀郡(治今四川成都)人。在保定蚕桑局任职期间撰写此书。十三卷。是一部较全面地总结概括蚕桑农政的农业参考书。包括:(一)“稽古”(历代诏制类、历代劝课类);(二)“桑政”(辨土类、辨水类、论耕类、桑种类、辨叶类、辨畦类、祷雨类、种椹类、辨栽类、移栽类、压插类、接博类、浇灌类、培壅类、耘锄类、修剪类、护桑类、治虫类、兼种类);(三)“蚕政”(蚕始类、蚕性类、蚕室类、蚕具类、蚕料类、蚕饲类、采叶类、审候类、易器类、留子类、浴子类、生蚁类、收蚁类、育蚁类、头眠类、 二眠类、三眠类、大眠类、上簇类、摘茧类);(四)“缫政”(缫茧类、缫具类、制茧类、煮丝类);(五)“纺政”(纺络类、纺器类、水纺类、旱纺类);(六)“染政”(染始类、染练类、料物类、色泽类);(七)“织政”(机具类、工艺类、经纬类、养樗蚕织粗细附、缎绸类);(八)“绵谱”(茧馀类、制绵类);(九)“线谱”(茧绒类、抽线类);(十)“花谱”(花卉类、花纹类);(十一)“图谱(一)”(桑器图类、蚕器图类、纺织器图类);(十二)“图谱(二)”(桑图咏类、蚕图咏类、纺织图咏类);(十三)“图谱(三)”(豳风图咏类、四时图咏类);卷首有“纶音”。该书较全面地记载了从栽桑养蚕到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各工序,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工艺,都分别予以描述、说明,对推广普及中国农桑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唐馆

    战国时楚国馆名。一名高唐观。址有两处:(1)在云梦台附近。宋玉《高唐赋》序:“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,望高唐之观。”(2)在濠州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)西。《曼叟诗话》曰:“濠州西有高唐馆,俗以为楚

  • 劝农使司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掌劝课天下力田之事。泰和八年(1208)罢,贞祐间复置,兴定六年(1222)改司农司。设使一员,正三品;副使一员,正五品。元改立劝农司。参见“劝农使”。

  • 绥宁王

    元代诸王封号。授驼纽镀金银印。泰定三年(1326),宗王阿都赤受封。

  • ①国名。嬴姓。先祖出自颛顼,传至非子,居犬丘(今陕西兴平东南),为周孝王在汧渭间养马,封于秦(今甘肃清水东北)为附庸。周宣王以秦仲为大夫,攻西戎,被杀。其子庄公破戎,为西垂大夫,居西犬丘(今甘肃天水西

  • 谋叛

    刑法名目。唐代法律列为“十恶”第三条。《唐律疏议·名例·十恶》注:“谓谋背国从伪”,即图谋投奔外国、伪朝。

  • 唐年小录

    书名。唐马总撰。八卷,一作六卷。记述穆宗以前杂事,分为七门类,末卷为杂录。已佚。

  • 黄尊素

    1584—1626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,字直长,号白庵,一说白安。万历进士。天启二年(1622)任御史。四年疏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,被夺俸一年。不久继杨涟再疏劾魏忠贤,益为所恨。次年削职归。六年下诏狱,受

  • 公砝平

    清代全国汇兑通行的衡量标准。简称“砝平”。通行于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地。各地冠以地名,如京公砝平、申公砝平、津公砝平等。京公砝平1两重555.7格令,申公砝平1.002两合漕平1两。

  • 大金集礼

    书名。不著撰人。题四十卷。传本缺十二至十七、二十六、三十二等卷。卷十、十一、十八、十九、二十七亦有缺失和错简。约成于大定年间,或以为明昌六年(1195)张玮等议礼时所进。分类编纂,收录帝王后妃尊号、册

  • 法相宗

    唐佛教宗派。玄奘及弟子窥基所创。因师徒久住长安大慈恩寺,又名慈恩宗。该宗继承古印度瑜伽行派学说,以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等为主要经典,糅合瑜伽行派十师对《唯识三十论》的注释,编纂《成唯识论》。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