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商
清代包揽台湾番族(高山族)各社饷款和交易的汉族商人。凡有财力认办社课者,可为社商,委托通事或伙友,居住社中,或于隘口筑寮,以布帛、盐、烟草、火药与番族之耕猎土产进行交换。番人常在交换中遭受欺骗与剥削。
清代包揽台湾番族(高山族)各社饷款和交易的汉族商人。凡有财力认办社课者,可为社商,委托通事或伙友,居住社中,或于隘口筑寮,以布帛、盐、烟草、火药与番族之耕猎土产进行交换。番人常在交换中遭受欺骗与剥削。
即“弘圣寺塔”。
1314—1390明初凤阳定远(今属安徽)人,字百室。元末投朱元璋于滁阳,掌书记。力主取金陵,图帝业。历官参谋、元帅府都事、江南行中书省参议、参知政事。军政要务,议决十之八九。元璋征战于外,命留守应天
又称披夷。清乾隆《东川府志》认为系黑倮罗,爨人余种。即近代彝族中的纳苏濮支系(黑彝的一部分),因居住在自东川往西昌途中金沙江边之披沙而得名。
宰相职衔。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。大历二年(767)中书令、侍中升正二品,同三品名不复用。五代后唐长兴四年(933)冯赟为相,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,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。后周显
在今台湾台北市西龙山、双园一带,地滨淡水河。为早期先民系船处,俗呼独木舟为艋舺,因以为名。清嘉庆末至同治年间,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。道光时最繁荣,有“一府(台南),二鹿(鹿港),三艋”之称。同治
文书名。上行文。始自汉代,为四种章奏文书之一。后代沿之,然使用范围有异。唐制,凡上行文有六,笺用作上于皇太子及上官,非公文所施。清代专指臣工上呈皇后之文书。凡遇元旦、冬至、万寿三大节或其他庆典,如皇太
官名。南宋民兵统兵官。建炎二年(1128)置,统民兵五十人,设队副佐之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。治阳春县(今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春市中、南部地。北宋大中祥符末废入新州,旋复。熙宁六年(1073)又废入南恩州。
①古代定期贡士之法。即由诸侯国或地方州郡每年向朝廷选送人才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,学于太学,命日造士。”《文选》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兴廉举孝,岁贡于外府。”注:“言举
①《诗·大雅·緜》:“自土沮、漆”;《周颂·潜》:“猗与漆、沮。”毛传:“漆、沮,岐周之二水也。”此为周朝发祥地即今陕西彬县、岐山一带的沮水,当今何水无考。胡渭《禹贡锥指》以为就是麟游的漆水。②《书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