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

①周代族名。属西戎,传为商汤后裔。在今陕西西安东南。春秋初,公元前713年,秦宪公伐灭之,其王逃奔于戎。一说在陕西北境。②商汤都城《尚书·汤诰》:“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,诞告万方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始居亳,从先王居。”又作“薄”。《荀子·议兵篇》:“古者汤以薄,武王以滈,皆百里之地也。”其地自汉以来主要有以下诸说:一、杜毫说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“汤起于亳。”裴駰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京兆杜县有亳亭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”;二、南毫说。《括地志》:“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毫故城,即南亳(今河南商丘县东南),汤都也”(《史记·殷本纪》“汤始居亳”张守节《正义》引);三、北亳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山阳郡薄县(今山东曹县东南)注引臣瓒曰:“汤所都。”《括地志》:“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。按:在蒙,即北薄也。”(《史记·殷本纪》“汤崩”张守节《正义》引)王国维亦主此说;四、西亳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偃师县尸乡(今河南偃师市西):“殷汤所都。”《括地志》:“汤即位居南亳,后徙西亳,在偃师县西十四里,本帝喾之墟。”“河南偃师为西亳,……盘庚亦徙都之”(《诗地理考》卷五《商颂》引,《史记·殷本纪》“汤始居毫”张守节《正义》引);五、郑亳说。今河南郑州市发现早商城址,有人认为即商汤时亳都。③商、周邑名。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北。《左传》昭公九年(前533):王使詹桓伯辞于晋,曰:及武王克商,“肃慎、燕、亳,晋北土也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驺人

    即田驺。养马人。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,诸公给田驺十人,特进给八人,太傅、少傅给六人。或释作随从骑卒。

  • 喻世明言

    书名。原名《古今小说》。四十卷。冯梦龙编著,约成书于明末。内容取自唐、宋、元、明话本小说及稗官野史。其中不少篇章反映明后期社会生活、封建官场黑暗没落,亦有宣扬迷信因果报应及色情描写之处。与作者所编著《

  • 潘德舆

    1785—1839清江苏山阳(今淮安)人,字彦甫,号四农。道光举人。一生教授乡里,困于科场。阮元总督漕运,招之不往。治经不偏汉、宋,以义理为归,既抨击汉学之穿凿破碎,又深恶道学之名,痛斥八股取士之弊。

  • 梁敬帝

    542—557即萧方智。南朝梁皇帝。公元554—557年在位。字慧相,小字法真。元帝第九子。太清三年(549)封兴梁侯,承圣元年(552)封晋安王。二年出为江州刺史。三年西魏陷江陵(今湖北荆州),元帝

  • 西昆体

    宋诗流派名。又称昆体。北宋初,杨亿、刘筠、钱惟演俱有文名,真宗朝同入馆阁,遂主盟文坛,迭相唱和,朝士相和者亦众。杨亿选编十七人酬唱篇什为《西昆酬唱集》,该派因此得名。其诗宗法晚唐李商隐,多写宫廷、恋情

  • 杨子居

    即“杨朱”。

  • 清廷戊戌朝变记

    书名。苏继祖辑录。一册。备载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四日(1898.6.11—10.9)间变法大事,其中关于光绪帝被祸之由,记述尤详。另载高楷所著《刘(光第)、杨(锐)合传》。末附杨锐家书

  • 名理探

    书名。十七世纪葡萄牙高因盘利(Coimbra)著。耶稣会逻辑学教本,由明末来华耶稣会士传入。天启三年(1623)至崇祯三年(1630)间由耶稣会士傅汎际口译,李之藻笔录。十卷。刻于崇祯四年。所据为16

  • 一作琐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。《春秋》定公七年(前503):“齐侯、卫侯盟于沙。”《左传》作:卫侯、齐侯“乃盟于琐”。东汉为沙亭邑。

  • 苏康

    ?—168东汉人。桓帝时任中常侍。与管霸等专制省内,排陷忠良。灵帝初立,为大将军窦武、太傅陈蕃等所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