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年补录
书名。一作《唐朝补遗录》。五代时后晋贾纬撰。六十五卷。后晋天福六年(941),纬奏称唐武宗以下诸朝未撰实录,因搜访遗文和耆旧传说,撰成本书,以备异日史官修撰唐史参取。已佚。《资治通鉴考异》有征引。唐李问对 即“李卫公问对”。
书名。一作《唐朝补遗录》。五代时后晋贾纬撰。六十五卷。后晋天福六年(941),纬奏称唐武宗以下诸朝未撰实录,因搜访遗文和耆旧传说,撰成本书,以备异日史官修撰唐史参取。已佚。《资治通鉴考异》有征引。唐李问对 即“李卫公问对”。
北宋张载的伦理学说。为“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”(《正蒙·乾称上》,即《西铭》)之简称。认为“乾称父,坤称母”,天地是人、物之父母,天地之体即人、物之体。应将一切人视为手足,将万物视为朋友,对老、幼、弱、
清代地方政府征自典卖土地、房屋等不动产中的一种杂税。业主持契到官府用印,除按成交额每两征银三分作为税契银外,每两还须另交银一分,以佐文武乡试经费之不足。其制,雍正七年(1729)始于广东,后渐及各省。
①即五岳之一恒山,今河北阜平县东北大茂山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十有一月朔巡守,至于北岳。”《尔雅·释山》:“北岳为恒山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常山郡上曲阳(今曲阳县西):“恒山北谷(段玉裁以为“谷”当作“岳”
官名。三国魏由大行令改名。掌接待四方宾客,管理诸都设在京城的客邸。七品。隶大鸿胪。南齐亦置。
即“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”。
?—1582或作速卜亥、苏把亥、苏不害、苏巴海、卫征索博该等。明代蒙古达延汗子纳力不剌台吉之孙,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始祖。嘉靖末年起活动于辽西地区,占据泰宁卫故地,明人误认为泰宁卫首领。曾任土蛮五执政之
明清童生试的俗称。亦称小试。包括县试、府试和院试。因系童生入学考试,故有是称。参见“童生试”。
官署名。清宣统三年(1911)置,为责任内阁直属机构。掌颁发谕旨、法律、法令,收发呈递奏折,请用御宝,收掌阁印、文牍,以及会计、庶务等事务。置厅长、副厅长各一人。
战国时楚人。楚宣王十七年(前353),魏攻赵都邯郸(今属河北),赵求救于楚。楚臣昭奚恤主张不救,使赵、魏相持,削弱双方。他主张楚应少出兵援赵,使赵有恃无恐,与魏死战,才能使双方俱弊。楚王遂令其起兵救赵
书名。明太祖朱元璋撰。为武臣刑狱案例汇编。共三十二篇。洪武二十年(1387)十二月颁布。太祖鉴于中外武臣多出身戎伍,不知宪典,往往违法,故编而训之,使永为遵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