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史馆

史馆

官署名。官修史书之机构。北齐始置,为秘书省附属机构,掌监修国史。以宰相领之,下设著作郎、著作佐郎,担任修史工作。北周、隋沿置。唐初,隶秘书省著作局。贞观三年(629)闰十二月,始移史馆于禁中,隶门下省。修本朝史由史官负责,修前代史多由他官编纂,宰相监修,正式确立史馆修史,宰相监修之制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,徙史馆于中书省。天宝后,他官兼领史职者,谓之史馆修撰,初入者为直馆。五代、宋沿置。宋代为三馆之一,仍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。修撰以朝官充任,并以官高者一人判馆事;直馆、检讨以京官以上充任。元丰改制,隶秘书省。掌修纂日历、国史并保藏典籍。南宋一度废置。辽、金、元废史馆之名,辽、金设国史院,元改设翰林兼国史院。明代凡修史时临时设置,修毕则罢,亦有未修成而罢者。清有国史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燕昌城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二十一年(396),后燕慕容垂伐魏,因发疾,顿平城西北三十里,筑燕昌城而还,即此。

  • 妫州

    唐贞观八年(634)改北燕州置。因妫水得名。治怀戎县(今河北涿鹿西南石灰窑),长安二年(702)移治清夷军城(今怀来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、宣化、怀来、涿鹿、张北、赤城、崇礼、怀安、万全及北京

  • 刘熙载

    1813—1881清江苏兴化人,字伯简,号融斋,晚号寤崖子。道光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,入值上书房。官至左春坊左中允、广东学政。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。治经无汉、宋门户,通晓子史、天文、算学、文字、音韵诸学

  • 桂林郡

    ①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)取陆梁地置。以“江源多桂,不生杂木”得名(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)。治今广西桂平市西南古城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大部和广东小部。西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)改置郁林、苍梧郡。②三国吴

  • 诸路杂造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代置。属工部。世祖至元元年(1264),改提领所为提举司。十四年,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。秩正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副总管各一员。下领帘网局、收支库。

  • 司市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司市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市司长官,员一人,掌市场管理、收税及核准度量,并兼管钱币的铸造。正四命。下设小司市上士以佐其职,领均工中士、平准中士、泉府中士等官属。隋

  • 春明日居记略

    书名。清胡寿颐撰。作者湖南益阳人,清末官部曹。是书为日记。稿本。九册。记事起于光绪二十年五月(1894.6),迄三十四年正月初一日。内容多写其生活琐事。戊戌年日记仅有数处涉及变法事。

  • 宇文孝伯

    544—579北周代郡武川(今内蒙古武川西)人,字胡三。宇文深子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),拜宗师上士。周武帝即位,引为心腹,朝廷机务,皆得先闻。参预谋诛宇文护,授开府仪同三司、东宫左宫正。从太子宇文赟

  • 殿内监

    官名。隋代门下省殿内局长官,置二员,正六品;大业三年(607)改为殿内省长官,置一员,正四品。

  • 蚕⺬

    商周时代祭祀的蚕神。《甲骨学商史编》“蚕桑”:“牢五牢,蚕⺬三牢,八月。”祭祀蚕神用三条牛,反映出祭典之隆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