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下书佐
官名。汉朝置,为郡县属吏,即阁下所属书佐,掌文书缮写。三国沿之。晋朝特进、光禄大夫、卿、司隶校尉、太子二傅、县等皆置,员一人。南朝宋亦置。
官名,汉置,又称閤下书佐、门下佐,位在门下掾史下,在小史上,掌门下文书、缮写等,汉为门下属吏,三国沿置。晋朝特进、光禄大夫、卿、司隶校尉、太子二傅、县均置,员一人。南朝宋也置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、干主文书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书佐五十人。”
官名。汉朝置,为郡县属吏,即阁下所属书佐,掌文书缮写。三国沿之。晋朝特进、光禄大夫、卿、司隶校尉、太子二傅、县等皆置,员一人。南朝宋亦置。
官名,汉置,又称閤下书佐、门下佐,位在门下掾史下,在小史上,掌门下文书、缮写等,汉为门下属吏,三国沿置。晋朝特进、光禄大夫、卿、司隶校尉、太子二傅、县均置,员一人。南朝宋也置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、干主文书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书佐五十人。”
官名,为列尉大夫的简称,其职如郡太守。详“列尉大夫”条。
官名。辽置,为兴中府的长官,属南面大蕃府官。咸雍元年(公元1065年)杨绩曾任此职。其下设同知、判官。所属兴中府学置博士、助教。
官名。汉置,为太子侍从。西汉属太子太傅、少傅。东汉属太子少傅,秩六百石,员五人,职如侍中。三国魏沿置。掌侍从、奏事、谏议等。蜀、吴亦置。晋减为四人,与中舍人共掌文翰。南朝宋同,品第五,秩六百石,属官有
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员十人。唐沿置八员,从九品下,为太医署属官,掌疗疾、番直莅坊。宋初不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复置,隶太医局。南宋亡遂废。
官署名。简称“宾客司”。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。顺治十八年(1661)设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改称王会清吏司,遂废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为主将亲信,统领帐下亲军,侍卫主将。《魏书·尔朱彦伯传》:“(尔朱)弼帐下都督冯绍隆为弼所信持。”官名,三国魏置,为州佐吏,掌有关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胡质传》:“威,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
公府诸曹之一。西汉丞相府置,职主谋议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记李寻曾为议曹。
官署名。清朝置,掌贮藏图书典籍,属礼部。由礼部堂官委任所属司员管理库事,无定员。每届顺天府乡试、会试之期,将钦颁书籍送考官检阅,事毕取回库存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,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工。员二人,从九品。唐改隶尚功局。为司彩、典彩之佐,正八品,协掌锦衣缣彩丝枲之事。宋、金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后尽归其职于宦官。宫中女官
官名。明清道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道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初设,一人,从八品。康熙十三年 (1674) 定设一人,亦为从八品。依例升迁左至义,缺出由候补道官升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