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战国行政区划。诸侯列国于边地设置郡一级行政机构。初时郡比县小,其后郡大于县。《鹖冠子·王铁》: “十县为郡,有大夫守焉。”《史记·韩世家》:“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。”《秦始皇本纪》:“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”以郡辖县。


古代行政区划名。1、郡比县级别低。春秋后期,各诸侯国在边境设郡,面积虽比县大,但人口比县少,地位比县低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(简子誓曰)克敌者,上大夫受县,下大夫受郡。”杜注:“《周书·作雒篇》:“千里百县,县有四郡。”

2、郡比县高一级。战国时郡大于县,秦灭六国后,“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”“秦郡守掌治其郡,有丞;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;监御史掌监郡。”(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及其注。)遂形成郡县两级制。西汉成帝改郡守为太守,郡尉改称都尉。东汉后期为州、郡、县三级制。郡属州管,为州下的行政区。十六国和南北朝州郡滥置;隋大业年间改州为郡;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。宋改郡为府,其后无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宗伯

    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大宗伯属官。亦称少宗伯。中大夫爵,一说为周朝置。主要掌建国之神位,佐大宗伯。② 隋、唐后礼部侍郎别称。③西魏、北周置。春官府“小宗伯上大夫”省称。员二人,正六命。协助大宗伯卿管理礼仪

  • 三司铁案

   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盐铁七案之一,掌金、银、铜、铁、朱砂、白矾、绿矾、石炭、锡、鼓铸。

  • 祠祭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祠祭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邮传部尚书

    官名。清末邮传部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一人,从一品,特简。掌总核本部事务。宣统三年(1909),改邮传大臣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邮传部的长官。见“邮传部”。

  • 元丰库

    官库名。宋神宗元丰三年(1080)建,掌收储诸路所输常平钱物,凡封桩者皆入储此库,属太府寺。官库名。宋神宗常愤契丹倔强,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,仿封桩库之制,于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建库,名元丰库,初

  • 中郎骑

    武官名,秦汉间有此官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杜衍严侯王翥,以中郎骑汉王二年从起下邳。”

  • 勾凿司

    即“三司勾凿司”。

  • 知南院枢密事

    官名,辽朝置,为南院属官,佐南院枢密使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,凡契丹人民皆属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》,参看“知枢密院事”条。

  • 太子赞善大夫

    东宫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始置,左、右各一员,取代太子中允、中舍人,分隶左、右春坊。咸亨元年 (670 ) 复置中允、中舍人,遂别自为官,左、右各置五员,正五品上,掌传令、讽过失、赞礼仪,职比

  • 军需

   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军需,其军阶分别为上尉、中尉、少尉,掌理军需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