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诸公

诸公

(1) 晋以相国、丞相、八公(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、开府仪同三司合称诸公,多为优礼大臣的虚号(南北朝诸公与此相同)。诸公府置长史一人,西东閤祭酒、西东曹掾、户仓贼曹属各一人; 御属、閤下令史、西东曹仓户贼曹令史、门令史、记室省事令史、閤下记室书令史、西东曹学事各一人;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,主簿、左西曹掾属各一人,西曹称右西曹;司空加置道桥掾一人。诸公加兵者,增置司马一人,从事中郎二人,主簿、记室督各一人;舍人四人;兵铠、士曹,营军、刺奸、帐下都督,外都督,令史各一人。诸公加持节都督者,增参军为六人,长史、司马、从事中郎、主簿、记室督、祭酒、掾属、舍人如一般加兵诸公之制。(2)南朝宋以丞相、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开府仪同三司为诸公。公府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从事中郎、东曹掾、西曹掾、录事参军、记室参军、户曹参军、仓曹参军、中直兵参军(中兵曹、直兵曹合置中直兵参军)、外兵参军、骑兵参军、长流贼曹参军、城局贼曹参军、法曹参军、田曹参军、水曹参军、铠曹参军、车曹参军、土曹参军、集曹参军、右户参军、墨曹参军、共十八曹,参军不署曹者无定员,小府不置长流参军者,则置禁防参军。司空加置道桥掾。(3)南齐以太宰(赠官)、太傅、大司马(赠官)、大将军(赠官)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开府仪同三司合称诸公。公府置佐,有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。诸曹有录事参军、功曹参军、记室参军、户曹参军、仓曹参军、中兵参军、直兵参军、外兵参军、骑兵参军、长流参军、贼曹参军、城局参军、法曹行参军、田曹行参军、水曹行参军、铠曹行参军、集曹行参军,共二十八曹。其府佐史则从事中郎二人,仓曹掾、户曹属、东西閤祭酒各一人,主簿、舍人、御属三者任置二人。地位加崇者,则左右长史四人,中郎掾属并增数。其未及开府,置府亦有佐史,员数减少,小府不置长流参军,置禁防参军。(4)梁以丞相、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诸公,陈沿置,并增置相国,并丞相、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并为赠官。诸公开府者,其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、掾属、从事中郎、记室、主簿、列曹参军、行参军、舍人等。司徒则有左右二长史,并增置左西掾一人。(5)北魏、北齐以三师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、二大(大司马、大将军)、三公(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、丞相、开府仪同三司合称诸公。公府各置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,从事中郎、掾属,主簿、录事、功曹,记室、户曹、金曹、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长流、城局、刑狱等参军事,东西閤祭酒及参军事,法、墨、田、水、铠、集、士等曹行参军,兼左户右户行参军,长兼行参军,参军,督护等员。司徒则加有左右长史。三公下次有仪同三司,加开府者,亦置长史以下官属,减记室、仓、城局、田、水、铠、士等七曹参军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管理三库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设此官,掌库藏出纳等。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管理三库大臣》:“管理三库大臣,满、汉各一人,掌库藏出纳,月会岁要,覈实以闻。其属:档房主事一人,银、缎匹、颜料三库郎中各一人、员外郎各二人、司库五人

  • 同“锡”。君王对臣子赏锡,赐予。《小臣邑斝铭》: “王易小臣邑贝十朋。”

  • 三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皇帝的侍从武官,属三郎大帅。武官名。北魏置,掌领内三郎宿卫。《资治通鉴·宋纪七》记元嘉十七年(公元440年)“魏擒王罗汉, 使三郎将守之。”胡三省注:“三郎将盖主内三郎。”

  • 中侍中省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。掌皇帝饮食、药物,以及皇宫警卫、出入宫门等事务,是管理宫中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。其职皆由宦官充任。以中侍中二人为长官,下设中常侍、中给事中各四人。领中尚药典御、中谒者仆射及中尚食局,内谒

  • 茶马官

    宋朝茶马司都大提举、主管、同主管统称。

  • 右领军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改右御卫为右领军卫,置为长官,一员,正三品,掌宫禁宿卫。凡翊府之翊卫、外府射声番上者,分配之。凡分兵主守,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、苑城诸门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

  • 司爨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掌仪司所属之员役。分掌内庭祭礼祝祷、供香之事。顺治元年 (1644) 定设十九人,内司爨长三人。月有银、米之赏。初隶钟鼓司,十三年改隶礼仪监,十七年改隶礼仪院。康熙十六年(1677)始

  • 䆃官丞

    即“导官丞”。

  • 上海通商交涉使公署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属外交部,以上海通商交涉使为主官。署内分厅、科办事。

  • 外馆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理藩院所属外馆之主官。管理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所居馆舍之事。设一人,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官充任,每年一更代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改隶理藩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