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学博士

太学博士

学官名。汉、魏置五经博士,分经教授弟子员。东晋不复分经,统称太学博士,置十六员,六品,掌教授太学生,亦备咨询,参议礼仪,隶太常。又别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生。南朝宋、齐或置或省,六品。梁置八员,二班,又有限外博士。掌教授国子学生,隶国子祭酒,位次于国子博士、五经博士。陈因之,八品、六百石。北魏国子学、太学各置博士,教授学生,从七品。北齐太学隶国子寺,置博士十员,从七品。诸郡亦置,教授郡学生徒。北周称“太学博士下大夫”。隋、唐以来,隶国子监。隋置五员,一度总知学事,初为从七品,文帝仁寿元年(601) 改从五品,炀帝降从六品。唐置三至六员,正六品上,掌教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、从三品之曾孙为太学生者,位次国子博士。北宋前期未置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改国子监直讲置,员十二人,每经各二人,掌分经教授,考校程文,以德行道艺训导学生,从八品。哲宗改置十员。南宋高宗改置三员。金朝置四员,后减为二员,正七品。参见“太学”。


学官名,掌教授五经。自汉武帝立太学后,即置五经博士,宣帝增员十二人,掌教授太学弟子。东晋增至十六人,六品,不再分经教授,统称太学博士。又别置国子博士,教授国子。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、隋、唐皆置。唐代太学博士六人,正六品上,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、从三品曾孙为生者。见《通典·职官九·国子监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。其后,宋金等朝皆置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》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行郎

    为大行令的属官,职似谒者,掌斋祠傧赞等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参看“大行令”条。

  • 参知机务

    职衔名。唐朝宰相职衔名义。停知机务即罢宰相职。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 贞观二十二年(648)正月“刑部侍郎崔仁师为中书侍郎,参知机务”;《睿宗纪》:景龙四年(710)“崔曰用为雍州长史,薛稷为右散骑常

  • 圻父

    官名。同“祈父”。一说为司马别称。西周置。尚书 ·周书·酒诰》: “矧惟若畴圻父。”孔安国传:圻父,司马。”孔颖达疏: “司马主圻封,故云圻父。”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 “祈父,予王之爪牙。”毛亨传:“

  • 都史

    宋朝胥吏名。徽宗政和三年(1113),董正州军胥徒府史之名,废子城使等职名,改置都史、副史、介史、公皂、衙皂、散皂、上隶、中隶、下隶。

  • 媒曹属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媒曹”。

  • 相助教

    伎术官名。隋置,见“相博士”。

  • 右行人

    官名。明初行人司职官,洪武十三年(1380)置,从九品,寻改为右司副。

  • 司

    官名。 西周置。《庚季鼎铭》:“用左右俗父司。”

  • 左右后侍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为天官府左右宫伯中大夫所属,正二命。其职掌据《隋书·礼仪志》所载为“掌御寝北门之左右。并银甲,左执犀环,右执兕环长刀。”

  • 良醖署署正

    官名。为良醖署长官。详见“良醖署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