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公卿

公卿

① 周朝三公九卿、大官僚统称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。”②春秋时期诸侯、卿大夫统称。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: “公卿宣淫,民无效焉。”③汉朝以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的首脑与主管长官。


1、指公和卿。周朝指三公九卿,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。”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的总称。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:“公卿宣淫,民无效焉。”在汉朝,公、卿都是官级名称:公,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等国家最高一级的官员;卿,指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等次于公的第二级官员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。”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“每有灾异,辄延问公卿,极言得失。”参看“”、“”条。

2、泛指百官。《后汉书·钟离意传》:“后德阳殿成,百官大会。帝思意言,谓公卿曰:钟离尚书若在,此殿不立。”《后汉书·寒郎传》:“又公卿朝会,陛下问以得失。”又《后汉书·朱乐何列传·朱穆传》:“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,不接公卿,乃以阉人为常侍,小黄门通命两宫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典祀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,佐典祀中大夫、小典祀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典祀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六

  • 财政部

    官署名。中华民国置,管理全国财政事务。初设赋税司、会计司、泉币司、公债司、库藏司;后改设关务署、税务署、总务司、盐政司、赋税司、公债司、国库司、钱币司和会计处。其长官初叫总长、次长,后改名为部长(一人

  • 云垒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左冯翊,为云垒长副职。官名,汉置,为云垒长之佐官,助云垒长掌高垒。参看“云垒”、“云垒长”条。

  • 刑曹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。永乐元年(1403)始置,设郎中一人,正五品,员外郎一人,从五品,主事四人,正六品。下设照磨一人,正九品,司狱一人,从九品。十八年迁都北京,遂罢。参见“北京行部”

  • 同统制

    官名。南宋初年置,为诸屯驻大军统兵官,位在统制下、副统制上。武官名。南宋置,为统制的副职,见“统制”。

  • 左宰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鲁国置。君主近侍大臣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季氏以公鉏为马正”, “(公鉏)又出为公左宰”。官名。春秋时鲁国设置,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说:“故公鉏氏富,又出为公左宰。”即出仕于鲁君,

  • 仪鸾局大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仪鸾局的主官,见“仪鸾局”。

  • 固山格格

    见“格格”。

  • 陵户

    杂任职名。唐宗正寺诸陵台置,献陵、定陵、泰陵各三百人,昭陵、乾陵、桥陵各四百人,永康、兴宁二陵各一百人;诸太子陵各三十人,合计二千一百人,掌守陵墓。

  • 和硕公主

    清朝皇帝女之封号。和硕,满语,乃“一方”之意。清制,妃嫔所生之女及皇后抚养的宗室女儿下嫁时,得受此封,品级同郡王。据清末《公主册》统计,清代封授或追封为和硕公主或长公主者共二十四位。公主名称之一,清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