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案
吏名。元朝官署中起草案牍的人员,为吏员的助手,也是吏员来源之一。
见习吏名。元置,掌管起草案牍,是吏员的助手,经一定年限可升为吏。
吏名。元朝官署中起草案牍的人员,为吏员的助手,也是吏员来源之一。
见习吏名。元置,掌管起草案牍,是吏员的助手,经一定年限可升为吏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乐官。掌教乐,祭祀时则率属而舞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师,下士二人,府一人,史一人,舞者十有六人,徒四十人”, “掌教
管理苑圃的官吏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主将适蝼,而麓不闻。”
官署名。宋朝置,隶太常寺,掌藏器服,以待祭祀之用,设监官。
因年老请求退职。《左传·襄公七年》: “晋韩献子告老。”官员因年老求休致。始见于春秋时,《左传·襄公七年》有“晋献子告老”的记载。参见“致仕”。
印和系印的丝带,官吏印章的统称。凡治事的命官皆颁有印绶,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,并代表级别和权力。历代有之,但具体制度或有不同。官印及绾印之组的合称。战国时,凡官印均称玺。至汉代,除皇帝与皇后、太子、诸王
西周各级受有符节官吏的统称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(武王)乃告司马、司徒、司空、诸节。”裴骃集解引马融说: “诸受符节有司也。”泛指受节诸臣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武王即位……乃告司马、司徒、司空、诸节
见“军机章京”。
官名。南诏官,千家置一人。
官名。周朝置。负责国子教导的乐官,位在大乐正之下,大胥、小胥之上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凡入学以齿。将出学,小胥,大胥、小乐正简不帅教者,以告于大乐正,大乐正以告于王。”
官名。明为中书舍人、行人、评事、博士之合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