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颍阳镇

颍阳镇

北宋庆历三年 (1043)废颍阳县置,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镇。四年 (1044) 复为颍阳县。熙宁二年 (1069) 废县为镇。元祐二年 (1087) 复为县。金又废县为镇。


(1)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。面积89.5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颍阳,人口6480。因古时曾属颍川郡,县在狂河之北,故名。汉为纶氏县治,北魏为颍阳县治,隋为武林县、轮氏县治,唐为武林县、颍阳县治。1961年建颍阳公社,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烟叶等。有煤矿和硅铁、烧碱等厂。郑卢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颍阳遗址、崇法寺和宝林寺。(2)在河南省襄城县东北部。面积58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庄,人口470。颍河流经境内,西汉时曾为颍阳县地,故名。1958年成立颍桥公社,1966年改东方红公社,1971年复颍桥公社。1984年改颍桥乡,1985年改颍阳乡,1994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烟叶等,特产粉皮、粉丝。有制砖、化工、金刚砂、面粉、棉纺等厂。311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四侯冢、小河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廉戍

    隋开皇四年 (584) 置,属会州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十里上孟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为定廉县。

  • 中都

    ①春秋晋邑,后属赵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,晋平公“执诸中都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),“伐取赵中都、西阳”。均此。秦置中都县。②春秋鲁邑。

  • 丁山镇

    即鼎山镇。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三十里丁蜀镇。今与蜀山、汤渡二镇合并为丁蜀镇。以生产紫砂茶具著称于世。在重庆市綦江县西南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1.0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丁山场,人口3000。以境内丁山坝

  • 大义河

    在今山东金乡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金乡县:“大义河在县北。旧自济宁州流入境。《宋史》:庆历中,浚任城金乡之大义河以通漕是也。今亦废。”

  • 左担道

    古道路名。又名阴平道。为甘肃入蜀的重要交通道路。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, 至四川平武县东。因山径险窄, 自北而南,担在左肩不得易右肩,故名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“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,左担出涪,邓

  • 黄崎

   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置黄崎巡司于此。清初废,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集城县

    ①唐初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。武德八年 (625) 省入河阳县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盟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孟县东南。八年 (625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分汉阳县置,

  • 马仁陂

    在今河南泌阳县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比水注》:马仁陂水“出��阴北山,泉流兢湊,水积成湖,盖地百顷,谓之马仁陂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,堨之以溉田畴,公私引裂,水流遂断,故渎尚存”。

  • 汤塘

    即今浙江金华县西五十里汤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“明成化中,知府李嗣以其地阻山带水,犷戾难治,因割金华、兰溪、龙游、遂昌四县之地置县,治汤塘,因以为名。”明成化七年(1471)至1958年,汤溪

  • 百善铺

    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镇。北魏时为白掸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