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儿岭
亦作鹿儿峡山、鹿儿岭。在今河北承德县(下板城) 东北东山咀乡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 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,“皇太子至路儿岭,诏追及之,还宫”。
亦作鹿儿峡山、鹿儿岭。在今河北承德县(下板城) 东北东山咀乡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 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,“皇太子至路儿岭,诏追及之,还宫”。
即今西藏林周县驻地旁多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蓬多城 “在喇萨东北一百七十里”。藏语意为 “普央岗钦” 山的岔口。1960年与林周宗合并设林周县。又作盆多城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
亦名壶溪水、马跑泉。汾水支流。源出今山西汾阳县西北白彪山麓,沿山南注,至谷口转折而东,历城东北数十村,东南注于文湖。《水经·原公水注》: “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,东过其县北,……又东入于汾。水注文湖
即今辽、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浑江。明《全辽志》 卷1: 鸭绿江 “ (辽阳) 城东五百三十里。又名马訾水。源出靺鞨长白山,水色如鸭头,故名。由夹州城西南流与秃鲁江合流,至艾州与婆猪江同流入海”。
元置。即今江西峡江县(巴丘)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江西省峡江县。属新淦州。明时废。
南朝陈天嘉元年 (560) 置,治所在沅陵县 (今湖南沅陵县南)。太建七年 (575) 废。南朝陈天嘉元年(560年)分武陵郡置,治沅陵县(今属湖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陵县以西、以南的沅江流域和贵州
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汶水乡境。产铁。清咸丰初曾开采,年余无成遂止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望江县西南部、泊湖西侧、华阳河北岸。泊湖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90。产棉花、稻、油菜籽等。渔业兴盛。有编织袋、轮窑、金属
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屯兰川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孔河“在交城县东北。源出县西北龙鬚山,东南径马兰城北, 又东径故交村南, 注汾”。
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襄垣县:五巑山在“县西南六十里。山岭巉坑,因险设关,为戍守处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襄垣县西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其山五峰环列,中为南北往来之冲。
唐长安城太极宫内,今陕西西安城北部。在甘露殿东,殿北为功臣阁、凌烟阁。唐中宗、玄宗皆崩于此殿。
即坤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,东平湖西岸。山上有马跑泉。古山名。即今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昆(崑)山之玉不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