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重山
一作北重山,又名百里山。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典》 向城县:“北重山在县北,即是三鸦之第一。”
一作北重山,又名百里山。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典》 向城县:“北重山在县北,即是三鸦之第一。”
又作鄂锡克塔山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山北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 鄂锡克塔山 “国语,鄂锡克塔,星也。(宁古塔) 城东北三千六百十七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“额密勒河” 条下
指今印度尼西亚丹尼巴群岛的延德纳岛。《海岛逸志》卷3:“(万澜)其属国有小知汶、稽哖、阿汝、鹅朗、丹黎抹。”
又作募莱。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北四十四里募乃。明代属孟连宣抚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3: “孟连所属内有孟乃场矿出银,世专其利,以致殷富。”
唐武德元年 (618) 以临涂羌内附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次年复置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政和七年 (1117),“涂、静、时、飞等州蛮复反茂州,杀掠千
即斗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年 (869),辛谠运粮钱船 “还至斗山”。胡注: “斗山,在盱眙县,亦曰陡山,临淮流。斗山之东,则古盱眙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陡山 “
即蒲华。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 卜花儿“在撒马儿罕西北七百余里。城居平川,周十余里, 户万计”。永乐十三年(1415),陈诚出使至此。
又名小梅岭。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小梅关岭“有二,一在府北一里,与梅关相对;一在府西南十五里,较梅岭差平小。《志》云,小梅关,相传唐开元以前入粤之路, 由此渡章水滩,故名
唐贞观中置,属云中都督府。为羁縻州。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部。又作思璧州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部置,确址不详。后侨治夏州朔方县(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)界。
即今四川洪雅县西南桃源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29洪雅县: 桃源场 “在县西南八十里”。
①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十六春秋·后赵录·石虎传》:建武六年(340),石虎将讨慕容皝“具船万艘, 自河通海,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, 以备征军之调”。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南。石赵筑城置镇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