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宁夏吴忠市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薄骨律镇城 “在河渚上,赫连果城也。桑果余林仍列洲上” 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北部滨湖公园。原在德山山麓,位于乾明寺故址左侧。1979年迁此。建在1.42米高的石幢座上。铁经幢乃北宋遗物,系用白口铁铸成,幢高4.45米,作圆柱形。由二十节构成,其底部直径0.
即今广西苍梧县西浔江(西江)北岸人和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苍梧县图:西有人和墟。
明洪武六年 (1373) 改叙州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 (后改四川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宜宾县 (今四川宜宾市)。清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及雷波以东,富顺以南,隆昌、兴文以西地区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六年(1
一作甘泉镇。北宋置,属鄠县。即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里甘河镇。(1)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西北部、大兴安岭东坡、甘河沿岸。面积 4086 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甘河村,人口4.5万。19
即今江苏扬中市南油坊桥镇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扬中县有 “油坊桥镇”。
①即今湖北东北与安徽西南部交界处之大别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内方至于大别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六安国安丰县:“《禹贡》大别山,在西南。”《水经·決水》:“決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。”安丰、雩娄均在今河
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南郑县置,为汉中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。隋开皇三年(583)复名南郑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由南郑县改名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。为汉中郡治。隋开皇初复名南郑县。
在今福建永定县北虎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虎冈山在 “县北五十余里。两山相合,林木阴翳。亦曰斧山”。
又称飞龙白塔。在今云南景洪县西南勐龙镇北四里曼飞龙山上。建于清乾隆时期,系小乘佛教建筑,砖石结构,为八角金刚宝座塔,由大小九塔组成。主塔居中,挺立峭拔,通高16.29米; 八个小塔分列八角,通高 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