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绥
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 (787) 置,治所在夏州 (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白城子)。领夏、绥、银三州。元和九年 (814) 增领宥州。中和二年 (882) 号定难军。
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(787年)置,治夏州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夏、绥、银、宥四州,约今陕西省长城、清涧河以北,秃尾河流域以南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地区。中和二年(882年)号定难军。北宋时建为西夏国。
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 (787) 置,治所在夏州 (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白城子)。领夏、绥、银三州。元和九年 (814) 增领宥州。中和二年 (882) 号定难军。
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(787年)置,治夏州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夏、绥、银、宥四州,约今陕西省长城、清涧河以北,秃尾河流域以南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地区。中和二年(882年)号定难军。北宋时建为西夏国。
芒山、砀山的合称。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高祖“亡匿,隐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”。见“芒砀山”。
①即今浙江遂昌县西之前、后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双溪“在县治南。其源一出县西北之大楼岩,引流而东谓之金溪;一出县西北七十里之湖山, 亦谓之湖溪, 群山之水皆汇入焉,萦洄荡漾,恍若江湖,经县东南
即古番水。又名长港、饶河。在今江西北部。南源乐安江出江西婺源县,北源昌江出安徽祁门县,二水西流至江西波阳县汇合后称鄱江,入鄱阳湖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鄱阳县: “鄱水西入湖汉。” 《水经·赣水注》
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。旧属天河县,明置土巡司于此。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、昌化溪河桥乡至紫水乡紫溪村一段河道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昌化县: 柳溪“在柳相山下,县境诸水悉汇于此,上下三十里,巨石参错,屹峙中流,湍激汹涌,东汇于于潜之紫溪”。
又名仙台山。即碣石山。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仙人台山“绝壁万仞,上凌霄汉,其台崇广”。
即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四十四里神山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蒲圻县东北有神山市。
又名李家谷关。长城关隘之一。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六十里。明于此设提调。清康熙初设把总,后设外委。
即今浙江富阳市南壶源溪。源于浦江县西,北流经桐庐县东、诸暨市西,于富阳市南清江口入钱塘江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36富阳县: 湖洑水“在县西南九十里。阔九十步,东入钱塘江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杭州府一》:
在今四川广元市南三十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8: 利州有望乡台。唐武元衡 《送柳郎中》 诗: “望乡台下秦人去,学射山中杜魄哀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