藜辉
同“藜阁火”。清 素泯主人《十醋记.醉荐》:“谁说藜辉高万丈,这乌纱未经胪昌。”
同“藜阁火”。清 素泯主人《十醋记.醉荐》:“谁说藜辉高万丈,这乌纱未经胪昌。”
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载:顾恺之吃甘蔗,先从梢部吃起。别人问他为何这样吃法,他回答说:“渐入佳境。”唐.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初味犹啖蔗,遂通斯建瓴。”后因以“啖蔗”为情况愈来愈好的典故。宋.李弥逊《将至徽
多为善行的人家,子孙也能得到福佑。《易.坤卦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见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。《文选·刘峻〈辨命论〉》:“或立教以进庸惰,或言命以穷性灵。~,立教也。”【词语
精:精研。一:专一。 要精研,要专一。 戒人勉学之辞。语出《书.大禹谟》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宋.范仲淹《与谢安定屯田书》:“吾儒之职,去先王之经,则茫乎无从矣。又岂暇学人
《诗.周颂.我将》:“仪式刑文王之典,日靖四方。”朱熹集传:“仪、式、刑,皆法也……言我仪式刑文王之典,以靖天下。”刑,通“型”。后因以“式型”谓效法。清颜元《存学编.性理评》:“考其实,及门诸公不知
汉扬雄《法言.孝至》:“事父母自知不足者,其舜乎!不可得而久者,事亲之谓也,孝子爱日。”李轨注:“无须臾懈于心。”后以“爱日”指儿子孝养父母的时日。《论语.里仁》“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”宋朱熹注:“常知
同“为云为雨”。唐刘禹锡《有所嗟》诗之一:“相逢相笑尽如梦,为雨为云今不知。”
《书.益稷》:“臣哉邻哉,邻哉臣哉。”孔传:“邻,近也。言君臣道近,相须而成。”本谓君臣应相亲近,后泛指臣庶。《通志.总序》:“傥臣邻皆如此,则顾问何取焉?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觐圣》:“阅史披图,猛欲
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王修龄(王胡之字)尝在东山,甚贫乏。陶胡奴(即陶范,小字胡奴,陶侃第十子,官光禄勋)为乌程令,送一船米遗之。却不肯取(却,推辞),直答语:‘王修龄若饥,自当就谢仁祖(谢尚字)索食
源见“乌府”。借指与御史有关的人或事。唐皎然《送路少府使京兼觐侍御兄》诗:“伫瞻双阙凤,思见柏台乌。”
《汉书.叙传上》:“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,召见宴昵殿,容貌甚丽,诵说有法,拜为中常侍。时上方乡学,郑宽中、张禹朝夕入说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于金华殿中,诏伯受焉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金华殿在未央宫。”南朝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