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

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

席:古人席地而坐。席,指坐席。割: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。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,不按那方法分解的,叫“割不正”。 坐席不端正,不坐;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,不吃。 旧指儒者处处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。 也特指古代孕妇注意胎教。语出《论语.乡党》:“席不正,不坐;割不正,不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孟子少时,东家杀豚。孟子问其母曰:‘东家杀豚何为?’母曰:‘欲啖汝。’其母自悔失言,曰:‘吾怀妊是子,席不正,不坐;割不正,不食。胎教之也。今适有知而欺之,是教之不信也。’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,明不欺也。”汉.王充《论衡.命义》:“子在身时,席不正,不坐;割不正,不食。非正色,目不视;非正声,耳不听。”宋.杨万里《庸言》:“割不正不食,席不正不坐。身而不正,可乎?”元.乔孟符《金钱记》三折:“你岂不闻女子无事不出闺门。夜行以烛,无烛则止。行不动尘,笑不露齿。席不正,不坐;割不正,不食。”也单引〔割不正不食〕。鲁迅《南腔北调集.由中国女人的脚……推定孔夫子有胃病》:“孔子晚年是生了胃病的了。‘割不正不食’,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渡杯

    梁.慧皎《高僧传》卷十《杯渡传》:“杯渡(晋宋间人)者,不知姓名,常乘木杯渡水,因而为号。初在冀州,不修细行,神力卓越,世莫测其由。尝于北方寄宿一家,家有一金像,渡窃而将去。家主觉而追之,见渡徐行,走

  • 黄犬信

    同“黄犬书”。清孙枝蔚《送丘曙戒侍讲赴岭南》诗之一:“玄猿声易近,黄犬信难传。”

  • 合浦还珠

    同“合浦珠还”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母子分珠》:“今分一颗与你带去,我自留一颗,以寓合浦还珠之意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合浦还珠自有时,惊危目下且安之。”见“珠还合浦”。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母子分珠》:

  • 不戚戚于贫贱

    见〔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〕。

  • 青竹一龙骑

    源见“杖化龙”。借指还乡。唐 綦毋诚《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》诗:“白银双阙恋,青竹一龙骑。”

  • 千万买邻

    花一千万钱买一个好邻居。比喻买宅事轻,择邻事大。寓意对好邻居之尊敬。吕僧珍,字元瑜,东平范(今山东东平)人。历仕齐、梁二朝,后跟随梁武帝,多有战绩,时人都很称颂他。一个叫宋季雅的人,任南康郡(今江西赣

  • 钻核售李

    卖李时将核钻透,使人不能得其良种,比喻为人极端自私、吝啬。典出晋王戎事迹。王戎(234-305年),字睿(ruì瑞)冲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好清谈,为竹林七贤之一。惠帝司马衷时官至尚书令、司徒。

  • 孺子贫

    《后汉书.徐稚传》:“徐稚字孺子,豫章南昌人也。家贫,常自耕稼,非其力不食。恭俭义让,所居服其德。屡辟公府,不起。”东汉人徐稚字孺子,自幼务农,虽德才超群却不应征聘,被誉为高士。后以“孺子贫”代指贤才

  • 邦伯

    《书.召诰》:“命庶殷侯甸男邦伯。”邦伯,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,后因以称刺史、知州等地方的长官。唐杜甫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序:“得结(元结)辈十数公,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,万物吐气,天下小安可待矣。”

  • 绿野身安

    源见“绿野堂”。谓隐居别墅,无官一身轻。宋吴文英《瑞鹤仙.寿史云麓》词:“算金门听漏,玉墀班早,赢得风霜满面。总不如,绿野身安,镜中未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