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

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

理:情理。 事情有必然发展到这一步的原因,情理有必定如此的根源。 意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必然的因素而绝非偶然。语出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:“谭拾子曰:‘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,君知之乎?’孟尝君曰:‘不知。’”宋.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惟天下之静者,乃能见微而知著。”亦引作〔势有必至,理有固然〕。(势:形势。)宋.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此等鞭挞已急,则继之逃亡。逃亡之余,则均之邻保。势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”


其他 事情的产生发展及所达到的程度,自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谭拾子曰:‘ ~。’君知之乎?”△用于推究事理。→事出有因


【词语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】  成语: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汉语词典: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

猜你喜欢

  • 借荆州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鲁肃传》:“后备诣京见权,求都督荆州,惟肃劝权借之,共拒曹公。”《汉晋春秋》曰:“吕范劝留(刘)备,肃曰:‘不可。将军虽神武命世,然曹公威力实重,初临荆州,恩信未洽,宜以借备,使抚安之

  • 奉母求鱼

    源见“王祥卧冰”。称扬孝敬父母。元郑廷玉《看钱奴》三折:“子怕那奉母求鱼孝王祥,卧死在冬凌上。”

  • 读书百遍义自见

    见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

  • 不二名

    源见“韩康卖药”。指韩康,因其卖药不二价。明高启《咏隐逸.韩康》:“如何不二名,乃为女子知。”

  • 一滴禅

    源见“曹溪一滴”。指佛理妙悟。宋唐庚《梦泉诗》:“虽无十丈花,中有一滴禅。”【词语一滴禅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滴禅

  • 舳舻相接

    舳:船后把舵处。舻:船前刺棹处。形容船与船相接,数量很多。《隋书.食货志》:“帝御龙舟,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,九品以上给黄篾舫,舳舻相接,二百余里。”亦作“舳舻相继”。唐.韩偓《开河记》:“时舳舻相继

  • 踰墙避命

    晋人段干木越墙逃去,躲避魏文侯征召的命令。《后汉书.桥玄传论》:“昔段干木喻墙而避文侯之命。”段干木:战国晋人,后居于魏,战国时高士,守道不仕,魏文侯造访其家,他踰墙回避。

  • 睡蛇出

    《遗教经论》:“经曰:烦恼毒蛇,睡在汝心,譬如黑蚖(yuán蝮蛇),在汝室睡,当以持戒之钩,早摒除之。睡蛇既出,乃可安眠。”《遗教经论》中阐述人心中有各种私心杂念,如毒蛇在心,蝮蛇在室,如不铲除,不得

  • 乌焉

    同“乌焉成马”。《事物异名录.书讹》引宋董逌《除正字谢启》:“乌焉混淆,鱼鲁杂糅。”清鲍廷博《〈履斋示儿编〉跋》:“互相雠勘,……尽扫乌焉之误。”【词语乌焉】   汉语大词典:乌焉

  • 酒脯祭诗

    唐.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四引《金门岁节》载:贾岛岁除,取一年所得诗,祭以酒脯曰:“劳吾精神,以是补之。”又见《唐才子传》中唐诗人贾岛,穷愁潦倒,作诗以苦吟闻名。他注重锤炼字句,追求平淡的意境,盖意在矫正当